Search


▍為什麼基金業者不願意談風險?

如果你考過駕照,一定會知道去駕訓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▍為什麼基金業者不願意談風險?

如果你考過駕照,一定會知道去駕訓班第一天,絕不會把練習車開上路,會先在駕訓場永無止境的繞圈圈(XD),學路邊停車(貼紙對到圈圈後方向盤左轉兩圈半…),學在不同狀況時該如何應對,掌握處理狀況的能力後,才會讓你開上路,享受迷人的風景。

專業的駕訓班課程絕不會只跟你宣傳路上的風景有多美、開車有多自由,然後不告訴你開車時可能遇到的狀況與排除方式,就把你一個人丟在馬路上。

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,只要你了解基金運作方式就不難理解,也就是「手續費」,為什麼手續費收入會造成基金業者與客戶極大的利益衝突? 因為現在計算基金業績與銷售獎勵計算的基礎都是採「基金流量」而非「基金存量」。

▍什麼是基金流量?

如果你用一大筆錢買了基金,你又頻繁進出(1、2個月一次,甚至時間更短),你一定是理專眼中的VIP。因為你一直在為他創造業績的新流量,這些新業績的手續費收入是計算責任額、業績獎金的依據。

基金存量的概念,就是你累積投資的金額,如果你買了基金不去動它,沒有買進贖回,那你可能不會太受歡迎。因為你的存量是有,但沒有流量,不會為理專帶來新業績。假設你買了一支基金,好幾年不買也不賣,基金業者就只收的到第一次的申購費與之後每年的管理費,再也沒有其他收入,那他們要賺什麼錢呢?

參與的投資人越多,他們的收入也就越多,因此,為何網路上的財經媒體如新筍般的不斷冒出?因為要有內容去刺激投資人做交易,做投資人喜歡看的節目,喜歡看的文章,引誘投資人進入老王基金、小李股票等。

(全文詳見貼文留言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懶人經濟學創辦人/香港專業投資人/幣圈老韭菜 分享行情獨立觀點、偶而群裡空投、發送交易所福利。 #DYOR #BUIDL
View all posts